知识百科
学习强国,知识分享

冬季断奶仔猪重在提高成活率

冬季断奶仔猪重在提高成活率

猪场的悲哀是母猪不产仔,而最大的悲哀是产仔却养不活。调查表明,大部分猪场仔猪死亡率都比较高。部分猪场产房死亡率较高,更多的猪场产房成活率可以达到97%,而保育的成活率只有约93%(目标成活率为98%以上)。仔猪在断奶前非常健康,可一断奶,开始出现毛松、腹泻、消瘦,进而出现毛长苍白、关节肿胀、呼吸困难、神经症状等,最终死亡或变成僵猪。部分老板舍不得淘汰此类病残猪,由于病残猪长期往外界排毒,造成整个猪场健康度下降、疫病多发,而造成更大的损失。

针对以上问题,特指出几点猪场常见的保育仔猪管理误区,并提出如下建议:

加强产房仔猪的补料教槽

提高仔猪断奶后成活率最关键的指标为仔猪补料教槽情况,如果仔猪断奶前学会了吃教槽料,就算仔猪断奶时只有6公斤,仔猪断奶后的成活率也会明显提高,且断奶不容易出现腹泻掉膘,能持续性的生长,全程料肉比也会下降,而母猪相对提前到23日龄左右断奶,能提高母猪的群体年产胎次,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,缩短母猪的非生产天数,大大提高猪场经济效益。当然,不能绝对的采用23天断奶的方法,断奶时必须考虑仔猪健康度、仔猪大小、仔猪采食情况、母猪胎次、母猪膘情、天气变化、栏舍周转、疫情等多方面因素。

合理进行仔猪保健

针对断奶仔猪的保健,一定要选择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中药提取物黄芪多糖、淫羊藿提取物和没有免疫抑制的抗生素,如头孢、复方阿莫西林等。大量猪场验证表明:在断奶时、7天后或是转群时、换料时做好保健,仔猪的发病率明显下降,仔猪的均匀度和生长速度明显改善;且不会影响保育时期的疫苗免疫效果,还能改善免疫应答、提高抗体整齐度和保护率。

加强环境温度的控制

防止昼夜温差过大

仔猪在受到应激时对温度的要求更高,所以仔猪断奶和转群时必须开启保温灯,盖上保温箱盖,垫上保温垫、木板等,使栏舍温度相对断奶前提高3℃,达到28℃,冬天更是重要;而很多猪场员工以为仔猪大了,不需要保温了,以人对温度的感觉来认为仔猪不冷,尤其是晚上,仔细观察就会发现,仔猪断奶后的前1个星期,晚上仔猪全部挤在一堆,相互压着睡觉,这样几天下来,生猪必然发病,尤其健康状况相对较差的仔猪。

合理的仔猪饲喂方式提高饲料利用率

仔猪断奶应激,会造成仔猪的肠绒毛变短,饲料消化能力下降,而且仔猪一般1小时左右吃一次奶,习惯少量多餐的吃食方式,可大部分猪场仔猪断奶后,采用一天饲喂4餐的方式,极易出现饲料消化吸收不良,出现腹泻、抵抗力下降,继而感染副猪嗜血杆菌、圆环病毒等,出现关节肿胀、毛松、苍白、消瘦、呼吸困难等问题。建议采用少量多餐饲喂方式,从早上起床,到晚上10点,每2个小时喂一次饲料,每次只喂8成饱,并在饲料中添加促进消化吸收的微生态制剂,如此,仔猪相对以前吃的饲料更多,也不会拉稀,仔猪的生长速度更快,转入肥猪舍前10天,慢慢减少饲喂餐数,调整为一天饲喂2餐~3餐。

换料时机和方法要合理

换料前,必须对仔猪的状态进行检查,在仔猪体重为10公斤以上、饲料消化能力强、健康度高的情况下换料,能明显降低仔猪换料应激造成的发病率;仔猪断奶重较低和健康度较差时,需延长饲喂教槽料时间。换料需逐步根据生猪情况进行,不能采用一刀切式的3天换完,当仔猪粪便不成形时,停止继续增加更换保育料的比重,并适当控制饲喂量,于饲料中添加防治腹泻的硫酸新霉素(如杆菌消)等药物。

仔细检查仔猪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病猪

一般在仔猪的发病初期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治疗,效果显著。发现仔猪毛松、采食量低、精神差等情况时,立即进行隔离,加强保温,由于保育仔猪主要感染细菌为副猪嗜血杆菌、链球菌、胸膜肺炎、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等,采用长效头孢广谱杀菌,在疾病初期注射治疗效果显著,所以,发现病猪时选择注射长效头孢,其对圆环病毒、蓝耳病等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。同时,需补充多维和加强肠道健康维护。

 

赞(0)

评论 抢沙发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